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三大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作為“三大精神”孕育之地,深刻認識弘揚“三大精神”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具體行動,是凝聚支點建設強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
一、學習“三大精神” 深挖內涵價值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精神力量,并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三大精神”既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湖北軍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幾個不同歷史階段精神面貌的高度凝練,又具有一脈相承的共同精神指向,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人從初心使命出發,始終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共同的歷史使命,沿著救國、富國、強國的實踐脈絡接續奮斗;既根植于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生動實踐,根植于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義性,根植于我們黨、政府和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又以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內涵和精神特質,為我們黨的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強大不竭的精神動力。黨的堅強領導、堅定的理想信念、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是貫穿“三大精神”中的內核,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最深刻的“遺傳基因”。“三大精神”蘊含的信念力量、團結偉力、科學精神等,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是驅動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必將成為咸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精神支柱。
(一)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精神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在大別山地區領導創建了僅次于中央蘇區的第二大農村革命根據地——鄂豫皖蘇區。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二十八年紅旗不倒”,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走出了三百四十多位將軍。這片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歷史和英雄壯舉,鑄就了寶貴的大別山精神,猶如一座巍峨豐碑,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上。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是“堅定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先鋒”。
新時代弘揚大別山精神,就要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確保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二)抗洪精神
1998年汛期,中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戰,同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斗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作為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一個壯舉載入史冊。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弘揚抗洪精神,凝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風雨無阻、堅毅前行,我們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鑄就新的歷史偉業。
(三)抗疫精神
2020年初,我國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努力,付出巨大犧牲,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凝煉成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生動體現。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反映了黨和國家在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時,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人民的高尚品質,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二、踐行“三大精神” 推動咸寧發展
精神的力量無窮大,引領人昂揚向上,感召人發奮圖強,激勵人勇毅前行。300萬咸寧人民努力發揮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戰略疊加優勢,從“三大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大踏步向前走,取得一個又一個高質量發展的碩果。
(一)形成綠色發展品牌
近年來,咸寧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綠色發展上實干、在綠色資源上巧干、在綠色產業上苦干,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勝勢,使“綠色”成為咸寧最大的優勢、最好的財富、最硬的品牌。
構建“5+4”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深度對接湖北“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五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布局,咸寧聚焦全市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取長補短、整合資源、聚勢突破,構建“5+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大健康、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五大主導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能源四大新興未來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其中,大健康產業已初具規模,增長勢頭良好,正成為咸寧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健康產業共有經營主體2.1萬戶,“四上”企業695家。其中,新入規企業164家,同比增長112%。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850億元。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通過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協同,強化科技賦能,推動產業升級、蓄勢賦能,開創綠色發展新局面。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開園一年多來,入駐企業173家,其中,63家企業來咸寧新建生產基地。赤壁市與武漢大學共建全野外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吸引10多家遙感及空天信息企業落戶。開通湖北省科創供應鏈平臺咸寧專區,聚合科創企業5500余家,數量居全省第三;促成供需對接1600余項,數量居全省第三。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20年的52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23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2%,居全省第二。
(二)全國文明城市首創首成
作為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全國文明城市名片是能夠全面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
眾志成城,首創首成,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為城市長遠發展、高質量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這座城市在新時代交出的完美答卷,是300萬咸寧人民的共同榮光。這一成果從多個維度展現了咸寧的奮進與擔當,彰顯了咸寧文明進步的生機活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開啟更高水平的文明征程,這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
咸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也是踐行“三大精神”向文明轉化的過程,同時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見證了信念力量——大別山精神內核。自開始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300萬咸寧人心懷“謀則高遠、決則立行、干則必成”的必勝決心,長年累月,風雨無阻,勇毅篤行。市委、市政府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一種信念,堅守讓群眾得實惠、讓群眾受益的初心,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刻不忘民之所想,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在百姓。
體現了團結偉力——抗洪精神內核。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上率下,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這是咸寧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幸福奔赴。全市上下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志愿者們用愛心溫暖城市,市民們用行動踐行文明。“小手拉大手”讓文明接力傳承,“圓桌會”讓民意充分匯聚。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社區,咸寧處處可見全民參與的身影。大家齊心協力,讓文明成為習慣,讓城市更加美好。
發揚了科學精神——抗疫精神內核。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系統工程,是一項全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為了做到高效、科學、精細,咸寧市委、市政府通過對標對表,找準差距不足,立行立改;通過吃透標準,高標準做好規定動作,創新做實自選動作;通過聚焦點位,壓實責任、舉一反三,將評估標準貫穿到日常管理;通過強化指揮調度,科學統籌、高效指揮、有序有效開展文明創建各項工作。以創新破難題,以精細提效能,推行智慧管理讓城市運行更高效,精細化作業讓城市環境更整潔,科學長效機制讓城市管理更有序。
三、內化“三大精神” 引領支點建設
咸寧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確立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定位。這是咸寧在支點建設中擔負的重要使命,是實現趕超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發揮生態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面對這一重大機遇與挑戰,咸寧如何以實際行動彰顯擔當、貢獻智慧?答案在于充分發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這“三大精神”,將其融入支點建設的全過程,將“三大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指南。建成支點不僅需要實干擔當,更需要過硬作風和強大精神力量。
(一)以“三大精神”寫好“三篇文章”
寫好招商引資文章。招商引資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要深刻認識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切實強化發展意識、擔當意識,立足各自職能職責,以扎實做好“三爭(資金、項目、政策)三招(企業、平臺、人才)”為抓手,推動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要發揚“三大精神”,千方百計謀招商、千山萬水促招商、千言萬語話招商、千辛萬苦干招商,通過團隊合作緊密聯系、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強化責任精準激勵,達到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寫好項目建設文章。始終秉持“第一是項目、第二是項目、第三還是項目”的總體原則,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思想。發揚“三大精神”,堅定不移將項目工作放到頭等重要位置緊抓不放。通過形成“謀項目、爭項目、招項目、建項目”的項目建設全周期管理閉環,確保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弘揚大別山精神,以對事業、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弘揚偉大抗洪精神,錨定目標、凝聚合力、扎扎實實、在安全前提下推進項目建設,力爭早建成早受益;弘揚抗疫精神,科學施策,落實生態環保措施,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保障項目順利推進。主動出擊,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確保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注重產業鏈協同配套,積極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形成集群效應。通過垂直整合提升產業內生動力,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寫好產業建設文章。發揚“三大精神”,堅定不移把產業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關鍵一招,切實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堅定不移走“五大主導產業+四大新興未來產業”發展道路,打好傳統產業“升級仗”,堅持高端化提升,推動智能化改造,加快綠色化轉型,推進產業融合互促,讓傳統主導產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新興未來產業一鳴驚人。在產業建設中永葆“拼”的意識、“搶”的狀態、“進”的作為。重點謀劃實施產業倍增、科技賦能、動力培育、能級提升、幸福咸寧“五大行動”。重點推動大健康、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五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打造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突破性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能源四大新興未來產業,加快構建“5+4”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今年規模以上企業超1200家,到2027年五大主導產業營收突破4000億元。
(二)以“三大精神”繪就“四彩咸寧”
紅色咸寧,革命文化可歌可泣。咸寧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是一片紅色沃土,流傳著一個個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故事,既走出了何功偉、錢亦石、錢瑛等許多革命先輩,同時也是羅榮桓、彭德懷、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青年楷模何功偉給父親的家書:“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除慷慨就死外,絕無他途可循,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成仁取義,此正其時。”忠誠于黨和人民的宣言永遠激勵后來人。據統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咸寧有十萬余人英勇捐軀,72處紅色遺址處處留下先輩身影。
金色咸寧,鄉村振興描繪新藍圖。2024年11月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嘉魚縣潘家灣鎮,前往四邑村養老服務驛站食堂、衛生室和黨群服務中心考察,并到村民家中看望,考察鄉村全面振興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湖北要在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上奮發有為。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田間地頭,了解蔬菜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總書記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多彩的“三農”畫卷絢麗展開,展現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美氣象。
藍色咸寧,發展新質生產力日新月異。咸寧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及“兩重”“兩新”重大機遇,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綠色咸寧,生態文明成為靚麗名片。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是咸寧最大的優勢、最好的財富、最硬的品牌。近年來,咸寧踐行“三大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咸寧著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畫卷。四年來,咸寧城區新增公園、步道、小游園百余個,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75平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咸寧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綠色發展上干實事、在綠色資源上做文章、在綠色產業上下功夫,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勝勢,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中奮勇爭先。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咸寧以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為引領,全方位推進支點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明天的咸寧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謀定后動、精準發力,為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而不懈奮斗,努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勇爭先。
(龔斌安?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發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推動人才供需適配
下一篇:
以務實精神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3月6日上午,市委書記周鋒到通城縣調研督導全省、全市“新春第一會”精神貫徹落實情況。
5月14日,全市2025年第二次投委會暨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召開,采取“點對點”方式,對省、市重點項目,招商引資項目以及政府投...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型城鎮化模式,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集聚高端要素,融合...
該村對有發展產業、有就業意向的脫貧戶、監測戶組織技能培訓,上半年已開辦一期技術培訓班,培訓脫貧戶、監測戶35戶52人。
楊軍在全市拼搏趕超2023年第3次會議上要求鉚足干勁抓項目提速快干促發展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5月24日,全市拼搏趕超2023...
咸寧網訊記者姜明助報道:11月9日,全市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召開。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市領導楊良鋒、吳剛、吳曉波、李麗、熊享濤,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出席會議。
全市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項目為王”的意識,以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為契機,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全...
1月7日下午,市委書記周鋒來到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第五聯組,參加經濟、特邀人士聯組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1月7日下午,市委書記周鋒來到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第五聯組,參加經濟、特邀人士聯組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